处于河南一带的郑国,占据天下枢纽位置,面临四面强国,它是身怀虎狼之心的大国中肥肉,因而常常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虽然每次都被动挨打,而且总被打得很惨,国家深受其害,但郑国却在这样的情况下顽强生存下来。
一方面,这是郑国的生存之道。郑国国小力弱,既无强军,也无财力。如果正面对抗各国,打也打不过,甚至有挨打亡国之虞。既然如此,那不如主动求和,保个国家惧存。有了这样的考虑,郑国谁也不敢得罪,加上长期挨打被揍,郑国上下一致委曲求全,力求在夹缝中自保。
另一方面,郑国之所以能有生存的空间,也是韩、楚、魏三家互相牵制的结果。在这三家中,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崛起,实力属最强;楚国虽不及魏国,但也相差不多。韩国相比楚魏两国是弱了些,但比起弱小的郑国仍强大不少,因而也是郑国惧怕和讨好的对象。所以,三强互相对峙,谁都不敢先动手,这恰好给郑国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郑国就是利用三国的这种微妙格局,在其中周旋生存。但于公元前375年,郑国的好梦被打碎了,这一年,魏国与楚国在榆关(今河南省中牟西南)进行了一场大战。韩哀侯趁着楚魏大战,出兵攻郑,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同年,韩国将自己的国都从阳翟(今河南省禹县)迁都至新郑。韩灭郑后,交战正酣的楚、魏国才赶紧回过头,但只落得收拾残局。魏国不甘彻底失去郑国,于是又从韩国那里抢了一些土地作为补偿;倒是楚国,因为慢了一步,结果什么也没能得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