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有许多著名的爱国人士,其中郑位三可谓是其中佼佼者,他没有军衔和官职,却被主席特批享受副总理待遇,最终把工资都捐出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郑位三(1902—1975),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家开中药铺。他的名字缘由一段故事:他16岁那年夏天,从黄安步行到离家300多华里的武昌城,投考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今武汉科技大学前身),风餐露宿走了5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因发榜时名列第三,故将原名郑植槐改为 “位三”。
他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创建人之一,抗战时期担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师长是大将张云逸,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原军区政委,司令是李-先念,副司令还有大将王树声、上将王震,足见他的地位之高。
当年著名的中原突围,就是郑位三等人领导的,连主席都盛赞说:“中原突围是顾全大局的典范,这与中原局代理书记、中原局政委郑位三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可惜的是,因长期超负荷工作,郑位三的身体情况很差,到了建国前后一直在休养,离开了工作岗位,因此到了1955年时,连授衔也没有参加,否则以他的资历,至少是开国上将。
郑位三虽然享受副总理待遇,工资很高,但他本人非常节俭,把自己所有的工资都捐了出去,一家7口人,全部靠妻子一个人的工资生活。
以郑位三的级别,家里有厨师,但这个厨师是最累的,不是做饭累,而是心累,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常年吃的就是那几样菜。这个厨师每次跟别的厨师聊天,都会感叹:我们家那位领导真是太苦了,根本不像个大领导,比普通百姓吃的还差!
在家里,郑位三从来不讲自己过去的经历,家里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父亲是干什么的,只有从别人的嘴里才偶尔得知,父亲曾经还有过那么高的地位、那么大的贡献!
郑位三的女儿郑复康说:“父亲从不强求我们做什么,也不说教,他始终相信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处世待人的方法影响着我们,他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他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正直的人。”
当年郑位三跟妻子结婚时,还曾跟妻子“约法三章”。
1942年夏,也就是郑位三在龙岗期间,经组织介绍、安排,新四军总部卫生队蒲云同志来到天长龙岗与郑位三结婚。蒲云参加过红军长征。当时郑位三已40岁,蒲云25岁。郑位三在家乡曾经有一段婚姻。妻子叫曹茂云,为躲避国民党兵的追杀,在一个山洞中冻饿而死。而今,面对着新婚的妻子,他向蒲云讲述了自己的过去。蒲云理解地说:“在革命的历程中,有这样苦难经历的人太多了。今天你能坦诚地告诉我这些,我感到很高兴。组织上也给我作了交待,要我今后主要负责照顾你的生活。”
郑位三说:“蒲云啊,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作为丈夫,我应该关心你,爱护你,但作为党的干部,我要向你提出3个要求,你必须遵守!这也算是我对你的约法三章吧。”蒲云微微地点了点头,认真听着丈夫的约法三章:“第一,公家给我发东西,若有你一份,你就要,若没有你的,你就不能向组织伸手,不能搞特殊;第二,若有领导,同事或下级找我谈工作,你不要在场,更不要干预我的工作;第三,不能以我的名义向公家多要东西。”
此后几十年间,他们夫妻一直坚守着这三条原则。
在严以修身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不忘初心,信仰至上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俗话说:“家有贤妻,胜过国有良相”“妻贤夫祸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培育好家教、好家风,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带头示范,这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贡献。
抗大八分校刚到龙岗,800多学员,急需操练场地,地主家少爷戴之炎主动献出良田100多亩作场地使用(至今,人们还习惯称那片地为“操场田”)。乡农抗理事会组织了40位农民,20条耕牛拖着石磙,花了三天时间把场地整理出来。八分校学员们激动不已。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郑位三亲自把一块由他题写的“民为邦本”四个大字的牌匾赠送到乡农抗理事会会长陈善洪手中,以此表达对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同时,他在会上对“民为邦本” 的含义作了透彻的解释。他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了人民就有了一切,离开人民就失去一切。”人民是立邦之本,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他还用生动贴切的比喻说:“群众好比母亲,小孩没有母亲就没有奶吃。我们的党和军队没有群众,就不能生存。”
因为他懂些医道,所以他经常到镇上“万春堂”“保健堂”“广生堂”“谢博记”等中药铺去坐坐谈谈,以便了解一些风土人情。一次,他发现“谢博记”制药房醒目处挂着一张“制药虽无人见,良心只有天知”的祖训,通过与药师交谈,得知此店是前清老店,几代人都是凭天理良心经营药店而赢得八方民众的信赖。事后,他有所悟,小镇历史上出过状元和众多的进士、秀才,就是因为受这里“传统、本分”文化熏陶的结果。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于是,他在多种场合盛赞此处人心向善、民风淳朴,从而影响着抗大学员的健康成长。
在龙岗养病一年多,夫妻二人与房东相处亲如一家,其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据郑位三警卫员邱长文回忆,当时,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位老”,不是他年龄大,而是他威望高、资历深、学养丰厚。抗大教员经常到校部“俱乐部”听他作专题报告,他说话慢但逻辑性强,是一位军事理论家。他曾被选为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二至第四届常委。遗憾的是1948年起因身体原因退出军界,不再担任具体工作,建国后无职级无军衔,却被特批享受行政三级待遇(副国级)。1975年7月27日,郑位三病逝于北京。邓小平为他主持追悼会,李先念致悼词。
郑位三毕生献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