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是战争之神,也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陆军建设的重点,从1950年底至1951年春国内紧急建立了6个炮兵训练基地,组建了5个地面炮师和4个高射炮兵师。这些部队接收了苏联装备后只进行了1至3个月的突击训练,初步达到走得动、摆得开、打得响即入朝。至1952年,志愿军火炮总数已增至15000门,能够有板有眼地与美军进行相当规模的炮战。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解放军的地炮师数量发展到17个,高炮师发展到8个,其中大部分入朝参加过轮战。同时,入朝参战的陆军25个军的直属炮兵,也都经历了激烈炮战的考验。战争后期,志愿军炮兵已名副其实地成为起到重要作用的“战争之神”。据美国军方统计,战争中美军伤亡有62%系炮火所造成,32%系枪弹所造成,4%系地雷造成。战后中央军委为陆军确定的编制中,炮兵连数量已经超过步兵连,炮兵火力已取代步兵火力成为全军地面火力的骨干。
这些战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志愿军炮兵指挥部、炮兵指挥所、炮兵主任办公室主任。 在战争中,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7月1日.美国地面部队进入朝鲜,5日与朝鲜人民军在乌山首次交战,7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决定抽调第13兵团的38、39、40、42军,炮兵1、2、8师及高射炮兵、工兵 、运输兵等各一部,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8月11日,13兵团司令员邓华等领导,在沈阳召集各军头头汇报部队思想情绪.武器弹药、人数、干部、供给运输、衣服、战术技水平等问题 当各军军长谈完后,邓华说:“匡裕民,谈一下你们特种兵的情况吧。匡裕民说:“我们是3个师11个团,32100人,缺编3000人。现在—方面是装备缺编较多,兵缺炮手、驭手,电话线缺200公里”。”邓华截住他的话说:“你把数字给杨迪(作战处副处长) ”匡裕民点点头,然后说:“一方面是技术状况不好。由于稿生产.把技术丢下,我们队7月起布置了一个月的军事技术学习,要求部队把单炮动作搞熟练”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提醒说:“要抓好干部技术训练”。匡裕民回答说:“调了94个连队干部集中起来搞训练。”洪学智问道:“怎么样?”“有18个人不行,如果训练不出来,准备调换。”
接着,邓华、洪学智又向军长们研究了怎样加强我军的炮火以适应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问题。大家都认为:一是部队要加强反坦克炮及火箭筒;二是炮要往下推一层,加强基层的火力;三是朝鲜多山地水田,此种地形要研究怎样保持机动问题。匡裕民说:“60炮下连,每连8门。轻机从6挺逐渐增加到9挺。”
38军军长梁兴初听到这里插话说:“轻机枪每连给9挺,我们就缺243挺,60炮每连8门,缺135门。”邓华觉得具体缺额没必要谈了,于是说:“我们先这样确定,然后由作战处统计一下数字。”匡裕民继续说:“团追击炮分给营,每营8门,少2门,逐渐补充到8门,重机枪6挺,火箭筒放在营、每营2门,团是92步炮补齐,成立重迫炮连。师成立火箭炮连。军成立战防炮营,4个连队.”邓华感到重武器放到基层不方便。对大家说:“师以下要能保持高度机动,重装备我考虑还是放在军里为好,每个军可以有3个炮兵营,一个战防炮营,一个火箭炮营,一个重迫击营。”并叫杨迪计算好列出表来。
9月15日.侵朝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转入战略退却。10月7日,美军不顾我国政府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北犯。10月8日。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与中国人民的意愿,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准备立即入朝作战,打击美国侵略者。
与此同时,成立了炮兵部队,志愿军炮兵指挥机构,开始为炮兵司令部,万毅任司令员(未到职)、邱创成任政治委员。1951年2月,改为炮兵指挥所,匡裕民任主任。随着炮兵的增多,1953年炮兵指挥所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高存信任主任、刘何任政治委员。队属炮兵,也于1952年4月在兵团、军、师建立炮兵室。
经过前三次战役的作战,志愿军炮兵部队减员较多,武器装备损失较大。为增强炮兵力量,部分部队回国整补换装,同时在国内加紧组建新的炮兵部队。第四次战役后期和第五次战役中,新建和换装的预备炮兵有4个师共10个团相继入朝,队属炮兵大量增加。1951年4月15日,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召开第一次炮兵会议,匡裕民强调炮兵作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主要方向,贯彻“火力集中,阵地适当分散”的原则,重视白天作战和协同作战,加强对空防护和伪装。第五次战役中,参战的火炮达700余门,其中野炮、榴弹炮500余门,有力地支援步兵突破“联合国军”防御。在战役后期的机动防御作战中,新组建的防坦克炮兵第31师大胆实施近战,以侧射、斜射火力组织交叉火力网,击毁“联合国军”坦克25辆。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志愿军预备炮兵由9个团增加到16个团,其中包括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和防坦克炮部队;队属炮兵也大量增多,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1953年5~7月,志愿军在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基础上,为配合停战谈判,进行了夏季反击战役,先后实施3次进攻作战。在第一次进攻作战的科湖里南高地战斗中,炮兵集中28个连(120门火炮),支援第67军步兵5个排另2个班的攻击。由于炮火突然、猛烈,步兵发起冲击后,仅40分钟就攻占南朝鲜军防守的阵地,并打退多次反扑,毙伤敌1300余人。在第二次进攻作战中,炮兵在北汉江以东集中各种火炮259门,编成5个炮兵群,支援第60军3个团攻击南朝鲜军第5师第27团的坚固防御阵地。作战中,炮兵成功地运用火力假延伸,诱敌进入堑壕,予以大量杀伤。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攻击部队仅用50分钟就全歼守军,创造了自阵地战以来一次进攻作战歼南朝鲜军1个团的范例。在支援第67军攻击座首洞南山南朝鲜军的团防御阵地中,炮兵有重点地使用火力,以直接瞄准实施破坏射击,摧毁南朝鲜军的工事达70%,保障步兵冲击成功。在第三次进攻作战的金城战役中,炮兵集中各种火炮1100余门,在主要突击地段上构成每公里正面有100~130门火炮的火力密度。经7~28分钟的炮火准备,步兵发起冲击,仅1小时就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随后炮兵又支援步兵击退“联合国军”上千次反扑,巩固了所占阵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敌15.8万余人,击毁击伤敌火炮570余门、汽车880余辆、坦克940余辆,摧毁敌碉堡2490余个,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志愿军炮兵在战争中所取得的对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经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