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历史网主要收集和分享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灵渠(3)中国历史事件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3)介绍

  霞云(下营刀板) 在霞云桥村旁,已毁,尚存半月形陡堤残迹及青石数块。
  黄泥陡 在茄子塘村旁洗衣码头边,陡堤较大,大体完整,石块已残缺不全。
  沙泥陡 在茄子塘村旁,大体完整。
  门限(门坎) 在茄子塘西南对面北麓,陡堤较大,形迹尚存,石块已残缺不全。
  十四陡 在茄子塘村西,陡堤已毁一边,石块所存无几。
  十五陡 在茄子塘村西,陡堤形迹尚存,陡堤青石仅余数块。
  十六陡(洗衣陡) 在东村北面,陡堤青石块大部分已缺。
  十七陡(大虾蟆陡) 在东村北面八角亭桥下游,大体完整,解放后一度改为蓄水坝,引水碾米。
  霞幔(小虾蟆) 在架枧田村东面,大体完整,有一边半月形石基已残。
  新陡(晒谷陡) 架枧田村旁,陡堤完好,近陡农民常利用陡晒谷,并时加维修。
  牛路陡(破陡) 在架枧田村下游,陡堤残破。
  林山(灵山、云山) 在灵山村东面,陡堤大体完整。
  星桥陡 在岩背村旁灵山桥上游数丈,陡堤石基大体完整。
  竹头(竹根) 在六口岩(季家)村前,陡堤略有残缺,其特有的斜长石勘仍然可辨。
  青石(青泥) 在严关六口岩村西黄龙堤北面,陡堤石基尚存,略有残缺。
  小陡 在六口岩村西南,保存完整。
  大陡 在六口岩村西南,距小陡150多米,已毁,南岸陡堤石基下部尚存,略见形迹。
  古牛(牯牛) 在马头山东面,大体完好,解放后一度改作蓄水发电碾米堰坝,南岸石堤已非原状。
  鸾塘(老滩、上陡) 在鸾塘村西南,已毁。
  滑石(新滩、下陡) 已全毁,仅有青石数块留在原处。
  牛角(牛角湾) 已毁,尚存陡堤青石数块留在渠中。
  北陡 在湘漓乡分水村西南,原陡门全毁,1968年附近生产队在渠口筑坝拦渠造田,渠道遭破坏。1975年兴安文化馆在原渠口以下数十米重建北陡。
  湾陡(湾桥陡) 在观音阁南,已毁,遗址尚存。
  晒禾陡 在打鱼村后,已毁,仅留陡堤青石数块于原处。
  何家陡 在花桥旁,尚存,陡堤石基已改公路桥墩。

堰坝

堰坝是建筑在渠道里的一种栏河蓄水、引流入沟灌田、或积水推动筒车的设施。现今能见到堰坝有两种:一种是由石块砌成的半圆形堰坝,与石砌陡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塞陡用的是陡杠、陡筚,而塞堰用7块长约5米,宽约0.3米的扁平方木作为闸板开关。这种堰坝很少,南渠有2座:一在霞云桥附近今公路下边,一在十五陡与十六陡之间,即今兴安农药厂附近。这种堰坝没有引水沟,一般用法是,关堰时把渠水堵住,提高水位,以便龙骨水车提取渠水灌田。另一种堰坝,多建在河面较宽的渠道中,自赵家堰以下共有32座。它的结构,一般都用长木桩密排深钉,框架里堆砌鹅卵石,砌成高3~4米的斜面滚水堤坝。较简单的,不用大小框架,而是用竹篓囊石,横亘江面,再用长木桩排列竹篓两边,密密钉固。堰坝上开有堰门,以便船舶往来。门有大松木桩4条分别竖在两侧,每边的两条又用横木串连,并与其它框架相接,以便稳固。堰门宽4~5米,一般都用直径约0.3米,长5~6米的大松木作堰杠,用来关堰门。在南渠32座堰坝中,堵水入沟,直接灌溉稻田的有下营村沟,江西坪村旁的堰沟,画眉塘村旁的黄埔堰,芋苗村附近的横头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