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外交、军事固然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原因,但在以弱制强的战争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年的流亡生活为晋文公累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以至他对战争态度谨慎,谋虑周全,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身边的贤臣良将,如先轸、狐偃、**衰等,不仅具备高超的道德修养、军事素质和谋略智慧,而且恪尽职守,信念一致,为城濮一战称霸的运筹和胜出起了极大的作用。反之,楚成王处事尚欠稳重,首鼠两端,对战争抱存侥幸心态,对子玉的出战不坚决加以制止;而子玉虽有一定的政治才干,但治军残暴,刚愎自用,骄傲轻敌;只为消“谗慝之口”,不顾国家利益坚持出兵,视战争为儿戏,这就注定他最终被覆灭的悲剧。
之前,楚国的势力差不多已经蹂躏了整个中原,黄河下游的大国,如齐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鲁、卫、郑、陈、蔡等国都已投降了楚人。一面狄兵也曾攻入王畿,逼得周天子蒙尘。……城濮一战,楚军败绩,南夷的势力即退出了中原,北狄的势力也渐渐衰微下去,于是华夏国家和文化的生命才能维持。
晋国击破了弥漫中原荆楚入侵势力,压迫其退回原有之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使中原复呈安定之象。于是中原诸侯之逼于威势而附楚者,鲁、曹、卫、陈、郑等国皆脱离楚国复回至中原集团,听从晋国之领导。 后,晋国举办“践土之盟”。此次盟会,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 “侯伯 ”,并给了晋 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 ,纠逖王慝 ”的任务,晋拥有了 代表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 “尚方宝剑 ”。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河南郑州西北)朝觐周王,会盟诸侯,向周王献楚国俘虏四马兵车一百乘及步兵一千名。周襄王正式命晋文公为侯伯。晋国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城濮之战初期,晋军兵力劣于对手,又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晋文公能够善察战机,虚心采取先轸等人的正确建议,选择邻近晋国的曹、卫这两个楚之与国为突破口,先胜弱敌,取得以后作战的前进基地。随后又运用高明的谋略争取齐、秦两大国与自己结成统一战线,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当城濮决战之时,敢于贯彻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同时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集中起相对优势的兵力;并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乘隙蹈虚,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予敌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成就了晋文公中原霸主的地位。
1、研究城濮之战的历史教训 ,有利于我们从历 史经验中正确看待当下国际竞争特别是中国 “和平崛 起 ”过程中“软实力”的问题。
2、城濮之战前晋楚两国的对峙,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文 化扩张摩擦融合的必然产物。
3、晋国 “一战而霸 ”。其关键就是把重点放在了自身 实力特别是 “软实力 ”的发展上。晋文公继位后不仅重 视经济 、军事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 “文之教也”,教导人 民知义 、知信、知礼 。在物质上、精神上、制度上都做好了 称霸的准备 。所以, 正是晋文公的 “韬光养晦, 有所作 为 ”才奠定了 “政平民阜”的称霸基础 。 尽管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有提高 ,但中国还 将长期坚持邓小平同志制定的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的 方针。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必须首先做好自己的 事情,而这个事情之中的重中之重 。用邓小平的话来说, 就是“埋头实干, 做好一件事 ,我们自己的事 ”。当前不 仅要继续稳步增加 “硬实力”, “软实力 ”的建设也需要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
4、春秋时代大部分时间所谓霸权均赖晋国维持。梁惠 王向孟子所云 , “晋国天下莫强焉”,因为这一超级强国 的存在 ,遂能北面阻止狄人南侵,南面阻止楚人北上,西 面阻止秦人东进。 随着当时中原华族与周边少数民族 的融合 ,以地理位置、文化程度、血缘关系三要素为区分 标准的 “华夷观 ”逐渐被以文化为区分标准的 “夷夏观” 取代。每当强大诸侯崛起 ,他们都力求摆脱自己的夷狄 身份获得诸夏认同 ( 如 :秦楚吴越 )或者向夷狄开战以服 人心( 如:齐晋 ),体现出当时的共同的 “文化认同 ”。可 见晋文公能赢得了周王室和其它中原诸国的支持 ,就是 利用了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晋国的胜利本质 上是文化的胜利。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以其博大精深的 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并对这些国家 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世界文化的繁 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努力提升国家 “软实力”,增强中 华民族文化的吸引力,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认同中华文 化,这是构建良好国际环境 ,让中国 “和平崛起”的需要。 就像有学者描绘的那样:“几十万美国、欧盟、日本 、澳大 利亚、南非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的高等学府求学, 世界顶尖学者竞相申请到北京、上海 、香港、台北进行学 术交流 、开办讲座,各国政界、工商界领袖以获得中国大 学授予的名誉学位为莫大荣幸, ……21世纪中国真正强 盛的标志不是航空母舰在四大洋游弋,耀武扬威,而是孔 子所说的`近者说( 悦 ),远者来\' 。”这才是中国真正崛起 时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