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5月2日,紫禁城乾清宫中,一张大案上摊着一份条约文稿。
24岁的光绪皇帝一遍遍地绕着大案急走,时而停下来,望一眼那份李鸿章由日本马关带回来的条约。一声沉重的叹息后,他坐了下来,举起毛笔,饱蘸朱墨,颤抖着在文件上签下了一个大大的“允”字。之所以如此难于落笔,是因为这份条约的内容实在是太苛刻了。
这份后来被称为《马关条约》的文件规定,因为甲午战败,中国要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还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这些地方开设工厂。
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打击最为沉重的一份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到1881年的《伊犁条约》,中国在近代以来历次失败中所付出的赔款总额也不到5000万两,而这一次的赔款数额,居然是历次赔款总额的四倍。
以前中国虽也丢失过一些土地,不过大多位于边陲,土地荒凉,人烟稀少,对人心震动有限。这次,丢掉的却是已经开辟了几百年的人烟稠密的台湾,以及属于大清王朝龙兴之地的辽东半岛,对全体中国人的心理打击是空前的。
期望一展身手的契机
回想这场战争的发生及结局,与光绪皇帝的性格才识密切相关。
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三,光绪宣布亲政。整整九个小时的亲政大典中,皇帝一直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翁同?日记中记载:“仰瞻天颜,甚精采也!”
对于大清帝国的无数臣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期待的时刻。自从28年前咸丰皇帝死后,大清帝国一直没有一个男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