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庄公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真正的霸主,而其子孙等皆未能成,终究在战国的时候被韩所灭,走完了它的历史历程。但是庄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的人物,也是春秋第一个崛起的地方政权。
春秋小霸者,实郑庄公也。庄公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真正的霸主,而其子孙等皆未能成,终究在战国的时候被韩所灭,走完了它的历史历程。但是庄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的人物,也是春秋第一个跳出来的地方政权。春秋是中国第一个地方群起反对中央的时代,而战国是地方走向统一的时代。春秋时代,各个诸侯一般还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一般是只想称霸天下,即立威于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厉害;而战国则不同,周王室已经不起作用,直到最终被秦所灭,各国都看到了希望,都想争取自己成为天下之主。而郑庄公正式在那个各自为政时代跳出来的第一人。他一生没有称霸,只是在反对中央,在维护一个他认为的秩序,所以我们不将他列于五霸之中。但是春秋初年在他有生的那些年头战争等大事几乎都与此人有关。他所做的总体说来算是集势,就好像一块石头你把他举到高出,它就有了势了,而这个把他高高举起的过程就叫做集势。而庄公所做的就是举起这块石头去砸周王室,去砸其他诸侯这些大船,可惜庄公举起了石头,而等到后辈儿孙该当享受祖宗荫德,去掷出这块石头的时候,郑国内乱频发,公室自相攻伐,最终郑国彻底衰败了。郑国的石头没有掷出去,可是搬起石头的人却值得我们好好的品味,最后我们用毛泽东主席评价郑庄公的话做结吧:他说郑庄公在“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得策略”,他说郑庄公“很厉害”。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身为周王室司徒的郑桓公,看到西周行将灭亡,就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将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guó,国)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地区)。两年后,犬戎杀死周幽王,并杀郑桓公。继位的郑武公攻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新郑。太史伯的建议,为郑国东迁规划了发展蓝图和斗争策略,郑武公和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卿士,且能控制内部卿大夫的势力,在春秋初年的历史上,郑国甚为活跃,就连当时的齐国还经常听命于郑国,跟随郑国东征西讨。
郑庄公在解决宫廷内部矛盾的同时,积极扩充军队,广开疆土,先伐卫,又与齐结盟伐翼、伐宋、侵陈,比武公更为激进,俨然以小霸自居,这就激起了周平王的不满。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驾崩,桓王即位。桓王对郑庄公不信任,起用虢公忌父取代庄公在朝之职。郑庄公不满,为此闹到朝廷,导致周郑关系恶化,以致弄到周王室与郑国交换人质,就是历史上说的“周郑交质”。
周王子狐与郑公子忽,作为人质互相交换。郑庄公又派祭足带人割取温地的麦子,接着又取成周之禾,周郑关系进一步恶化。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免去庄公朝中司徒之职,又亲自带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被郑国的祝聃射中肩膀,史称“射王中肩”,当祝聃再射一箭时,被庄公阻止,说:“君子不欲多一人,况敢凌天子乎!”并派祭足慰问桓王,这一方面说明郑庄公作为“春秋小霸”已有能力与周王朝抗衡,另一方面仍作为周王朝之公卿,对周王朝的抗拒是有理、有节的。
郑庄公治理郑国43年,是郑国的极盛时期,此时郑国疆土,南建栎邑 (今禹州市),东建启封(今开封),北与卫、晋交错,西控巩、洛,胁宋迫许,威加北戎,常受王命伐叛臣,抗王命主公道。
庄公积祖功与个人势力,又赖贤臣辅佐,终究开始了与周王室对抗的历史,西周之灭于犬戎,东周之开于郑武公,东周始衰于庄公也。实是成也郑国,颓也郑国。郑庄公内修恩德,解决了其弟共叔段,算是解决了内部矛盾,后败五国联军,算是解决了外部忧患,终于蓄养力量可以和天子作对了。终于在周桓王十三年(春秋纪年鲁桓公五年)发生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的事情。说起这件事情还必须提到平王五十一年(春秋纪年鲁隐公三年)的周郑交恶。这年的时候,平王开始不再只让郑庄公辅政,分政给了虢公,郑庄公怨恨遂与平王理论,平王不承认,为增加双方信任,双方互换人质。当年平王就薨了。即位的是公孙林,乃是换到郑庄公处人质工资狐的公子,平王之孙。桓王由于父亲的原故更不信任郑国,于是将辅政赋予虢公。庄公怨恨于是取了温地和成周的麦和禾。事情几经发展到了桓王十三年,桓王带领几国的联军去讨伐郑国,由于祭足的神机妙算,和祝聃将军的勇敢,终究挫败了桓王联军,同时祝聃将军还射中了桓王的肩膀。事后庄公念及君臣之义,派祭足前去探望伤中的桓王。庄公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对抗中央的人,不论正确与否,他开启了春秋地方反对中央的历史,并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古代史中。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