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之盟,又称召陵之会,是春秋时期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 春秋初期,楚国向中原挺进。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国屈完说齐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最后双方达成妥协。齐桓公并没有以武力压服楚国,但是抑制了楚国的北扩,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你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齐桓公又进兵到地(今河南郾城县南)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楚王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齐桓公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齐桓公退军到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东南)齐桓公见不能用强力屈楚,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