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十二帝,享国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 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逐步掌握全国。 后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逐步落后于世界。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因慈禧干涉导致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领袖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险,万里跋涉,终于回到中国。土尔扈特部回归,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清朝于1792年打退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1793年,清朝中央
政府制定和颁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掌握确定西藏各大活佛包括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去世后认定转世灵童和批准继位的大权,一切西藏涉外事宜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等。该章程是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西方传教士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人,引发18世纪中国风的热潮。 欧洲人追崇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 到18世纪末,清朝鼎盛进入尾声,欧洲人出现负面评价。与乾隆帝不欢而散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已经衰落。
康乾时期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左右,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清朝时期的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政治日渐腐败 。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八年后被清军镇压,领袖王三槐被处死。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子顒琰,即嘉庆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 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 。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 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由于吏治的腐败,导致海关走私严重,鸦片猖獗, 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英国为了打开清朝市场,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1841年,清朝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 。
西方各国迫使清政府开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使得传统农村经济受到破坏。各地乘机纷纷起事,其中华北以捻乱为主,华中华南以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与云南杜文秀、马如龙的云南回变为主。
洪秀全改造基督教教义,1851年于广西金田起义,联和天地会、三合会北伐。两年后攻陷并定都江宁,并且发动两次西征;1853年5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等奉命率师两万余人北伐。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被清军围困。后来曾国藩、左宗棠与李鸿章纷纷组织湘军与淮军抵抗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后国力衰退,部分势力转入捻军。太平天国最后于1864年被湘军、淮军以及外国人组成的常胜军、常捷军围攻之下而亡。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根据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和财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
1861年,咸丰帝去世,其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咸丰帝本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政务,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垂帘听政,最后由两宫之一的慈禧太后获得实权。被称为洋务派的奕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部分汉臣在消灭太平军时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