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猪差点儿灭绝 洋猪“入侵”30年 中国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时间:12-17 09:04编辑:未解之谜来源:世界之最(www.5300tv.com)当前位置:V眼看世界 > 未解之谜 > 手机阅读

中华土的养殖历史可谓悠久,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猪肉产量达到1.25亿吨,而中国猪肉年产量高达5541万吨,占全球猪肉总产量比例达到44.32%。每年我们都会消耗至少5000万吨猪肉,形成了中国养猪大国的印象。令人惊讶的是,中华土猪历经9000多年的风,近30年却因国外洋猪入侵,导致中华土猪灭绝或濒临灭绝。如今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的猪肉,98%都是洋猪肉,其中杜洛克猪肉市场份额达到31%,伯克夏猪肉市场份额占27%,长白猪的市场份额为40%,而中华土猪只占比2%。

中国土猪差点儿灭绝  洋猪“入侵”30年  中国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一、中国土猪的发展历程

中国土猪的发展历程可谓丰富多彩。在95后、00后的印象中,猪的形象通常是白白胖胖的,然而中华土猪的肤色是黑黝黝的,皮肤粗糙。早在9000年前,中国先民就开始养猪,殷商时期养猪技术逐渐成熟,汉代时,中国培养的优质土猪甚至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国外。

在漫长的岁月中,国外引进了大量中国土猪,并将其与本地土猪融合,培育出了新品种,如罗马猪、巴克夏猪、切斯特白猪等。在二战时期,中国土猪因其长而适中的背脊和颈部鬃毛成为保养枪管、炮管的理想材料,为战胜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和平年代后,由于中国经济水平较低,中华土猪在国内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满足高需求,我国引进了肉量较高的杜洛克猪、伯克夏猪和长白猪。从那时起,包括成华猪、沂蒙黑猪、宁乡猪在内的多种土猪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从原先的95%降至现在的极低比例。

中国土猪差点儿灭绝  洋猪“入侵”30年  中国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二、为什么中国土猪不再流行

商业目的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洋猪的培育周期约为6个月,而土猪的培育周期通常需要一年。时间的差异使得洋猪在效率上明显领先。此外,洋猪吃5斤饲料可以长2斤肉,而土猪需要7斤饲料才能长1斤肉,料肉比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另一方面,土猪脂肪含量高达60%,而洋猪脂肪含量只有40%。在植物油普及的当下,人们对猪肥肉的需求降低,更注重猪肉的纯瘦肉量。这使得同样一头猪,洋猪的肉比土猪更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三、中国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目前,中华土猪的数量急剧减少,88种地方土猪中有42种濒临灭绝。成华猪、金华猪等一度丰富多样的土猪品种也在迅速减少。为了保护中华土猪,国家建立了成华猪保护区等多个土猪保护措施。同时,中国专家进行基因改良,努力培育出瘦肉率高、生长快的新品种。例如,经过改良的金乌猪瘦肉率高达56%,广东小耳花猪培育的“壹号黑猪”出栏时间短,瘦肉率高,肉质的口感也得到提升。

在未来,中国对土猪的保护工作亟需加大力度,同时应对猪的育种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中国猪肉市场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土猪和洋猪的竞争,更是猪肉产业链的问题。虽然中国在全球猪肉产量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但猪的育种技术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这意味着我们所消耗的洋猪需要从国外进口新的种猪,每年需要巨额花费。如果西方国家限制向中国出售种猪,将对中国猪肉产业链带来严重冲击。

中国土猪差点儿灭绝  洋猪“入侵”30年  中国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中国土猪的保护和繁衍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政府、专家以及相关部门应该联手努力,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基因改良等手段,确保中华土猪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于猪肉市场的挑战,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猪肉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解之谜本月排行

未解之谜精选

未解之谜推荐

  • 生长最快的植物是什么 一晚上可长一米长

    生长最快的植物是什么 一晚上可长一米长

  • 最长寿的动物是什么 可以无限重生返老还

    最长寿的动物是什么 可以无限重生返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