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最大天眼到今日废墟的阿雷西博观测站

时间:06-16 00:00编辑:天文之最来源:世界之最(www.5300tv.com)当前位置:趣聊历史网 > 天文之最 > 手机阅读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而一个国家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发展程度,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其综合实力。阿雷西博观测站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为天文学做出了诸多卓越贡献。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这座造价2.6亿的庞大设施,如今却成了垃圾场,令人唏嘘不已。

从全球最大天眼到今日废墟的阿雷西博观测站

阿雷西博观测站于1963年11月1日正式开幕,最初直径为305米,后来扩建为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尽管它是固定望远镜,只能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但从建成开始,依然吸引了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前来使用。其中,许多好莱坞大片如《007:黄金眼》也在此取景,使其名声大噪。

1974年,科学家们在这里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发射了一串信号,这串信号采用二进制数字组组成,试探地外文明的存在。同年,科学家泰勒和赫尔斯在此发现了射电脉冲双星系统,通过数以千次的精密探测和周密计算,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并因此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91年,天文学家沃斯赞和费雷尔在阿雷西博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统,开创了雷达天文学的新纪元。

这些辉煌的成就如今已成历史。由于经费缩减,阿雷西博观测站的维护费用从每年1200万美元缩减至100万美元,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继续。观测站的存在对周围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终迫使其被弃用。如今,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逐渐锈蚀,从高空俯瞰,它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尽管如此,人类对于星空的研究不会止步不前。继阿雷西博之后,中国在贵州省建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FAST的建造历程坎坷,从1994年提出设想到最终建成,耗时22年。然而,其成果显著,FAST的直径远超阿雷西博,张角可达到110到120度,灵活度和观测能力远胜阿雷西博。这一成就不仅让我国在世界天文学领域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也让每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

从全球最大天眼到今日废墟的阿雷西博观测站

阿雷西博观测站的故事提醒我们,科技的发展和科研设施的维护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关注。它曾是天文学的骄傲,如今虽成废墟,但其贡献不可磨灭。而中国的FAST望远镜则继承了探索星空的使命,继续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天文之最本月排行

天文之最精选

天文之最推荐

  • 黑洞吞噬之谜:被吞噬的物质究竟去了哪

    黑洞吞噬之谜:被吞噬的物质究竟去了哪

  • 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回望地球时会恐惧

    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回望地球时会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