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狄仁杰的了解,大多数年轻人是始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一类的影视作品,而生活阅历稍广些的读者,则是通过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小说《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其实,现实中的狄仁杰并没了文学与影视中的神奇,他只是生活于李世民与武则天时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为李家和武氏政权都付出了心血、而被后世人们所尊崇的一代贤臣。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出任汴州判佐,后在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后来,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一时名声大振。
看,狄仁杰不是无能之辈吧,它虽然不是什么神探,但绝对是个神判。用现代语言来表述,他不属于从事刑侦破案的公安系统,而是从事审判工作的法院系统——狄仁杰是个公正廉明的大法官。
其实,古代官员是复合型人才,破案、判案只是其工作的一个方面,他们的大部分精力还是用在治理地方。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 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696年),契丹作乱,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一时间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遭诬被贬的狄仁杰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任刺史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听闻后,退兵而去。狄仁杰任魏州任上,因为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在他调离后,当地的老百姓为他建立了生祠,岁岁祭拜。
就是这样一位人人敬仰的贤能之士,在他死后不久,老百姓却将为他建的生祠而砸毁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原来,这一切都源他生了个坑爹的儿子狄景晖。
新旧唐书的狄仁杰传中,都提到了狄仁杰有一个儿子叫做狄景晖,这个人官声很不好。《旧唐书·狄仁杰传》中说:“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新唐书·狄仁杰传》中说:“景晖,官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虐,民苦之,因共毁其父生祠,不复奉。至元和中,田弘正镇魏博,始奏葺之,血食不绝”。
狄景晖曾经官至魏州司功参军,官不算大,却作威作福,又贪婪又暴虐,激起了民愤。狄仁杰曾经做过魏州的地方官,当时没想到他的儿子如此恶劣,当地人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砸毁了狄公的生祠,连带着人们对狄公曾经的敬仰荡然无存。
看来,子女教育,有时比治国还难。
当然,狄仁杰的生祠虽然被魏州百姓在激愤之下捣毁,但善良的魏州百姓在情绪宣泄之后,对狄仁杰并未忘记。开元年间,狄仁杰的生祠得以重修,此后又因安史之乱受到破坏,但在元和年间再次修建,其碑至今留存,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坑爹之事,古已有之,如今更甚,这是个不得不引人思考的大问题。
比如,清代赵翼就在《廿二史札记》中特意辟条“名父之子多败德”,列举了包括狄景晖在内众多名人之后“坑爹”的典型。
关于这个问题,元芳,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