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历史网主要收集和分享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胡惟庸被杀的10年后:朱元璋为啥又杀了3万人

时间:2021-01-22 08:54编辑:趣聊历史来源:www.5300tv.com当前位置:趣聊历史 > 风云人物 > 手机阅读

胡惟庸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在朱元璋在位的中期,他因为所谓的谋反而被杀。当时此案的牵连并不算广,但是在10年之后,此案却彻底大爆发。这一案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后朱元璋总共杀了3万多人。胡惟庸谋反案在明清两朝几乎一直是铁案,但是进入民国之后,随着思想的进步,很多史学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胡惟庸被杀是因为分不清自己的位置,试图专权。但说他谋反,则是子虚乌有的。

胡惟庸被杀的10年后:朱元璋为啥又杀了3万人

一、胡惟庸试图专权,但遇到了强大的朱元璋

在明清两朝,胡惟庸谋反案似乎是一桩铁案。但是到了民国以后,随着家天下时代的瓦解,人们对这桩案子又有了新的认识。说胡惟庸谋反,在很多方面是说不通的,因为这个案子疑点太多。首先是说胡惟庸勾结了几名将领准备谋反,请注意,当时的朱元璋正值壮年。胡惟庸依靠那么几个将领就敢造反,这一点很难让人信服。还有就是实际造反的成功概率问题,当时徐达、冯胜、傅友德等名将们都还在,胡惟庸那什么和这些名将们较量。更何况,朱元璋已经把自己成年的儿子们分封到了各地,这些亲王都是有兵权的。胡惟庸结交的那几个将领就算能够调动部队,这个数字也非常有限。而且这些将领都是跟着朱元璋一步步走过来的,要他们真正造反困难很大。

还有一个罪名是说胡惟庸勾结蒙古,这就是更不可能了。自从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之后,蒙古势力就败退回了草原。那些蒙古贵族无时无刻不想再次入主中原,为此他们一再组织部队南下。对于这一点朱元璋也是心知肚明,徐达、李文忠等名将也多次出击。蒙古方面的目的是要再次建立所谓的大元,和明朝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而胡惟庸是明朝的丞相,他即便投靠了蒙古,最多也不过还是丞相而已。蒙古人绝对不会给他一个大汗当当,更何况这还是建立在蒙古能够击败明朝的基础上,胡惟庸忙着生命危险,从丞相到丞相,还是要为异族效力。这样的事情绝对没有人愿意干,所以说胡惟庸造反是一个冤案。胡惟庸被杀的原因是他试图专权,而朱元璋对权力的控制相当强,两个人产生了碰撞。

胡惟庸被杀的10年后:朱元璋为啥又杀了3万人

二、胡惟庸被杀10年以后的大屠杀,朱元璋在为自己的儿子铺路

公元1380年,胡惟庸被杀,当时这个案件的牵连并不算广。仅仅是一些党羽被杀,其余的该流放的流放、该坐牢的坐牢。但是就在10年之后,这个案件却再次被朱元璋翻了出来,而且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经过所谓的侦查,一大批武将都牵扯到了胡惟庸谋反案,大规模的抓捕开始了。其实认真说起来,这是朱元璋在为儿子朱标铺路。当时的朱元璋已经60多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属于高寿了。虽然他贵为皇帝,但是人有旦夕祸福,他能活到什么时候根本没人知道。老人都有这个心理,把所有的家底都留给儿子。朱元璋对自己的太子朱标并不放心,朱标是一个标准的君子,这样的人在王朝的中期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但是放在建国的初期,他根本斗不过那群骄兵悍将。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朱标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朱标的政治能力虽然不及朱元璋,但也属于中上的水平。不过出于安全的考虑,朱元璋认为有必要为自己的儿子清扫一切的障碍。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那权柄上的刺都拔掉以后,再交给儿子。”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绝对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可怜天下父母心。胡惟庸谋反案牵扯的人数越来越多,最后被杀者超过3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无辜的。现在的人在看到这个数字时感觉没有什么,这意味着皑皑白骨。朱元璋在完成了这一切之后,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放心了。但是命运给朱元璋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短短2年以后,朱标英年早逝,这严重刺激了朱元璋这位老人。

胡惟庸被杀的10年后:朱元璋为啥又杀了3万人

三、为了自己的乖孙子,朱元璋只能一再动手

朱元璋对朱标的感情相当深,在朱标离他而去之后,朱元璋立年幼的朱允炆为皇太孙。换句话说,为了弥补朱标这个遗憾,朱元璋放弃了其他儿子,直接选择自己的孙子作为接班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朱元璋杀人不是没有目的的,他也是有选择性杀人。在经过胡惟庸案件之后,对朱标有危险的人已经被清理干净。朱标能够镇得住剩下的那些将领,问题上现在朱标去世了,朱允炆可没有这个本事。对朱允炆威胁最大的就是蓝玉,这个人忠于朱标,但是很难说就忠于朱允炆。为了朱允炆能够坐稳皇位,朱元璋又一次兴起了大案,蓝玉谋反案就这么出炉了。随后蓝玉、冯胜、傅友德等将领先后被杀,明朝中央所有能打仗的将领几乎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趣聊历史排行

趣聊历史精选

趣聊历史推荐

  • 揭孔明不重用马超的难言之隐:防止其势

    揭孔明不重用马超的难言之隐:防止其势

  • 曾剃头的绰号由来:晚清一个真实嗜杀的

    曾剃头的绰号由来:晚清一个真实嗜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