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民族英雄榜上。东晋的北伐大业因祖逖忧愤而死最终功败垂成,而祖逖的一世英名,却让一奶同胞的亲弟弟祖约败坏殆尽。
在祖约看来,他的一生,始终笼罩在哥哥祖逖的光影之下。当初只是成皋县令、从事中郎中低级干部的他,人生命运的转变,恰恰是在祖逖北伐建功立业之后,“及逖有功于谯沛,约渐见任遇”。随着祖逖功绩的凸显,祖约也逐渐进入高层视野,成为中央掌握的后备干部。
东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祖逖见北伐无望,朝廷内患又日渐滋生,忧愤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立志偏安江南的东晋,并不关心祖逖留下来的北伐大业由谁继承,关心的是谁来继续统帅祖逖的部众,确保刀把子牢牢握在自己人手里。
弟以哥贵的祖约成为朝廷眼中的最佳选择,虽然与祖逖、祖约同父异母的祖纳曾向晋元帝司马睿打小报告,说祖约这小子后脑勺有反骨,应该压制而不是提拔,如果一味纵容,将来刀把子可能就是对内而不是对外了。
但司马睿觉得祖纳是在对祖约羡慕嫉妒恨,坚持用祖约管理刀把子。孰料祖纳竟是一语成谶,不幸言中。
官好当,事儿却不一定好干。祖约接过祖逖的大旗,不但未能将哥哥的事业发扬光大,继续北伐,反而是江河日下、丢土失地。
就在祖约接任豫州刺史的第二年,即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祖约就先丢襄城(今天河南襄城)、城父(今天安徽毫县东南),再失陈留(今天河南开封附近),退守寿春(今天安徽寿县)。祖逖辛辛苦苦收复的几块中原失地,又被后赵夺去。
守不住哥哥祖逖的功业,是能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毕竟兄弟俩能力有大有小,不能强求。但将刀把子对内,犯上作乱,却是大是大非的底线原则了。
当初王敦作乱时,祖约是以平叛军的角色勤王救驾的,受封五等侯,进位镇西将军。但晋明帝去世后,祖约没有当上辅政大臣,开牙建府的报告又一直得不到中央批准,逐渐与组织离心离德。
恰巧这时苏峻起兵造反,约祖约同去。祖约思来想去,决定干他娘的,反了。遂同苏峻一起攻入建康,赶走皇帝,当上侍中、太尉、尚书令,党政军三位一体,在首都建康即今天南京很是快活了一把,史称“苏峻、祖约之乱”。
可惜好景不长,勤王军攻进南京,苏峻兵败被杀。而祖约,则率领宗族和亲信百余人去投降后赵皇帝石勒。
当初哥哥祖逖带领宗族亲信一路向北,是北伐中原;今天弟弟祖约带领宗族亲信一路向北,是投降胡虏。倘若祖逖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不知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叛逃后赵,给祖约带来的不是卖国求荣的荣华富贵,而是几乎满门的灭顶之灾。人家石勒虽是胡人,但对叛国之臣也是瞧不上的。
祖约到后赵后,石勒一直躲着不见他。有人建议石勒,现在北方粗定,不应再招降纳叛,应该发扬爱国的正气,打击叛逆的邪气,“当显明逆顺”。祖约这小子,不能再留了。
石勒下诏给祖约:爱卿你来这么久了,朕也没顾上见你。这样,过两天带上你的一家老小,开个party快活快活吧。
等到宴会那天,石勒推脱身体不舒服没有现身,让手下大臣代为招待。祖约明白,这是要将祖家一网打尽的节奏。死到临头,祖约要一醉解千愁,喝的酩酊大醉,抱着外孙嚎啕大哭。
最终,祖约一家老小百余人全部被杀,妻妾女儿被分给胡人为奴,“亲属中外百余人悉灭之,妇女伎妾班赐诸胡”。
祖逖的脸面,就这样被丢土失地、犯上作乱、通敌叛国的弟弟祖约给一点点丢尽。
幸好祖逖的在天之灵还在眷顾着祖家。当年受过祖逖厚恩,此刻官拜后赵左卫将军的王安,将祖逖年仅十来岁的小儿子祖道重暗自救下,“安窃取以归”,这才为祖家留存一丝血脉。祖道重先是出家为僧躲避灾祸,后赵灭亡后才回到东晋,“复归江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