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民族歌剧(好听的民族歌剧)(2)

时间:12-16 08:20编辑:中国十大来源:世界之最(www.5300tv.com)当前位置:趣聊历史网 > 中国十大 > 手机阅读

中国著名歌剧有哪些?

1、《白毛女》

五幕歌剧,1945 年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李焕之等作曲。它是在 1943 年开展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我国 新歌剧成熟的标志。

2、《刘胡兰》

二幕歌剧,该剧叙述了 1946 年冬天,青年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在刑场上坚强不屈,被敌人杀害 的英勇事迹。音乐以山西民歌为基础,成功地塑造了英雄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艺术形象。

3、《江姐》

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该剧叙述了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在全国解放前夕,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英勇就义的事迹。

4、《刘三姐》

八场歌舞剧,剧中大量采用民歌(有斗争性的,有讽刺性的,有歌颂性的,还有情歌),通俗朴实,生动优美,很受国内外听众喜爱。

5、《草原之歌》

六幕五场歌剧,任萍编剧,罗宗贤作曲。描写了藏族青年阿布扎和姑娘侬错加相爱的故事。音乐取材于藏族民歌,又吸取了西洋歌剧音乐的创作技法,是我国新歌剧音乐上的代表作。选曲有《大风吹开了天上的云》。

中国十大戏曲代表作

京剧

简介:中国十大知名戏曲种类 1、京剧

京剧又被称为平剧、京戏,[]是以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的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是融合了汉调、昆曲、秦腔曲调和表演方式而形成的规范化艺术表现形式,而京剧是以历史故事为主要表演内容,并于2010年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豫剧

豫剧是一种发源于河南开封市的汉族戏曲之一,也是被西方誉为“东方咏叹调”的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因抑扬有度的唱腔、生动活泼的韵味而著称于世,以枣木梆子来进行音乐伴奏,以高度的艺术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

3、越剧

越橘是有着第二国剧之称的戏曲剧种,也是发源于浙江嵊州繁荣于全国的中国第二大剧种,也因唯美典雅的表演、丰富纷呈的艺术流派而被西方称为“中国歌剧”,表演时通常以才子佳人的题材为主。

中国十大民族歌剧(好听的民族歌剧)

4、黄梅戏

黄梅戏这个集花鼓调、山歌、秧歌、采茶灯、茶歌于一体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目前在全国各地受到广泛欢迎,凭着丰富的表现力、质朴真实的表演而著称于世,

其中以《天仙配》在国内最为流行,在海外也是有着较高的声誉。

5、评剧

评剧是一种由清末时期的对口莲花络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主要分为东路和西路,目前主要流星雨河北和东北地区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中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剧目最具影响力。

6、昆曲

昆曲又被称为昆山腔,是起源于明代苏州昆山,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和武术等元素而形成的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调,伴奏乐器通常以曲笛、三弦为主,通过鼓和板来控制演出节奏,2001年被贾克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7、曲剧

曲剧是一种鱼1952年正式定名的地方传统戏曲之一,表演通常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并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这个戏曲已经表演了上百个剧目,其中以《罗汉钱》《妇女代表张桂荣》等最具代表性。

8、越调

越调是流行在河南省和湖北省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越调主要由曲艺和木偶两大分支组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质朴婉转的唱腔、细腻典雅的风格、高亢豪放的特点而著称于世,2006年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吕剧

吕剧是以坠琴、扬琴、三弦和琵琶为吕剧四大件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主要流行在山东、江苏、安

徽和东北三省部分地区的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因是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而凭借着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优美悦耳的唱腔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10、沪剧

沪剧是起源于浦江两岸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受到弹词和民间说唱影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于1941年正式定称为沪剧,并以温婉柔和的音乐、优美动听的曲调和其中包含的真情实感的浓郁时代气息而著称于世。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兴起时间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直到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年—1860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代表剧目:

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等

其他重点知识:

行当分类: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唱腔分类: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京剧旦角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02

越剧

简介: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2006年,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起时间: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代表剧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柳毅传书》《山河恋》《玉堂春》《孟丽君》《打金枝》《荆钗记》《西园记》《白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孔雀东南飞》《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其他重点知识: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03

黄梅戏

简介: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是汉族戏曲之一。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起时间: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

代表剧目:

《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

其他重点知识: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唱腔有三种形式:主腔、花腔、三腔(“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

04

评剧

简介: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起时间: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1935年起落子艺人大量涌向南方,到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演出,以后又到重庆、成都、贵阳等地,并在这些地区扎下根。此年年初,上海报纸戏目广告出现“评剧”名称。

代表剧目:

《金沙江畔》《拜月记》《谢瑶环》《家》《乾坤带》《凤还巢》《韩玉娘》《桃花庵》等

其他重点知识: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的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

05

豫剧

简介:

豫剧,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起时间: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发展而成的。

1924年,王义成在《京报》副刊《戏剧周报》上发表《豫剧通论》一文,文章中的豫剧是对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

代表剧目:

《黄鹤楼》《空印盒》《穆桂英挂帅》《三盗令》《断桥》《铡美案》《三殿》《玉麒麟》《斩黄袍》《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等

其他重点知识: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唱腔分类:

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

角色行当分类:

中国十大古典歌剧是什么?

歌剧是舶来品,五四时期才开始传入中国的,所以中国并没有古典歌剧,只有十大古典喜剧和十大古典悲剧。 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西厢记》王实甫、《李逵负荆》康进之、《看钱奴》郑廷玉、《幽闺记》施惠、《中山狼》康海、《玉簪记》高濂、《绿牡丹》吴炳、《风筝误》李渔。 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关汉卿 、《赵氏孤儿》纪君祥 、《精忠旗》冯梦龙 、《清忠谱》李玉 、《桃花扇》孔尚任 、《汉宫秋》、马致远 《琵琶记》高则诚 、《娇红记》孟称舜 、《长生殿》洪升、 《雷峰塔》方成培 。

中国歌剧的典型代表作品有哪些?

1、《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豫剧,1953年河南省歌剧团以豫剧形式首演于河南开封。田川、杨兰春根据自己的同名歌剧改写。事见赵树理同名小说。叙抗日战争时期民兵英雄刘二黑,与同村少女子小芹相爱,遭到迷信思想严重的双方父母反对的故事。

2、《草原之歌》

歌剧《草原之歌》是中央歌剧院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一九五五年首演于北京。此剧以它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民族色彩浓郁的音乐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并获得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

3、《刘胡兰》

歌剧版《刘胡兰》是1948年由战斗剧社集体创作,魏风、刘莲池等执笔并首演。1954年中央实验歌剧院重新创作演出,由陈紫、茅沅、葛光锐作曲,于村、海啸、卢肃等编剧,郭兰英主演。

4、《赤叶河》

《赤叶河》是一部歌剧,由现代诗人阮章竞创作,后改编而成。赤叶河故事发生于1932-1934年间,剧情反映老解放区的贫苦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在党的领导下起来斗地主闹翻身的故事。

歌剧《赤叶河》公演时,因剧情曲折,曲调动听,而引起巨大轰动,与《白毛女》并称解放区两大歌剧。1950年,音乐家陈玛原将《赤叶河》改编成潮州方言歌剧,也产生强烈的影响。

5、江姐

江姐,2000年由“国家京剧院”程派青衣张火丁演出的一部京剧。故事讲述了,1948年春,我国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丰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江姐到这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歌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十大本月排行

中国十大精选

中国十大推荐

  • 中国十大健康产业排名(中国十大健康产

    中国十大健康产业排名(中国十大健康产

  • 中国十大酷刑电影(十大酷刑纪录片)

    中国十大酷刑电影(十大酷刑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