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宝记》是隋朝费长房创作的佛经目录,十五卷。下面趣聊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十五卷。隋代费长房(生卒年不详)撰。长房,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本出家为僧,博学而精于玄理。北周建德三年(574)废佛法时还俗。隋初被召任翻经学士,在大兴善寺国立译场参加译事。
自开皇四年至十七年(584-597),那连提耶舍译《大方等日藏经》、《力庄严三昧经》,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商主天子问经》、《金光明经·嘱累品》及《合部金光明经序》等共八十余卷,都由长房笔受。他还致力于佛经目录的编辑,到开皇十七年,撰成《历代三宝记》十五卷,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进献给隋文帝。
《历代三宝记》亦称《开皇三宝录》,简称《长房录》或《房录》。此书是一部较为全面而又系统的佛经目录。作者在全国统一,又亲参国立译场的有利条件下,鉴于以往存在的佛经目录散佚,有的记载不全等情况下,致力搜检,隐居历年,付梓而成。
本书共分四部分:一为“帝年”,三卷,以周庄王十年(公元前687)为释迦降生之年,从此开始至隋开皇十七年止,分上下排列,上列各朝帝王、年号和干支,下记佛教的兴替,佛典的传译,旁及有关史事,是佛教年表的雏型。其中,第一卷是周、秦。第二卷是西汉、东汉。第三卷是魏、晋、宋、齐、梁、周、隋,附列吴、苻秦、姚秦、乞伏秦、北凉、后魏、北齐、陈。在叙录中还提到了蜀汉、前凉、前赵、后赵等。
二为“代录”,九卷(第四至十二卷),每卷前有叙论,次列经录,依次附译人略传。通过它,可以看出佛典的译传在各个朝代的情况。据《总序》记载:代录部分译述者共有一百九十七人,译述典籍合为二千一百四十六部,六千二百三十五卷。
三为“入藏录”,二卷(卷十三是大乘经入藏目录,卷十四是小乘经入藏目录)共收佛典一千零七十六部,三千二百九十二卷。四为“总目”、一卷(卷十五)。载有收入此书的表文和本书总序及全书目录,附有宋、梁、魏、北齐、隋六家经录和已佚的古代二十四家经录,保存了古代佛教目录的丰富资料。
此书优点很多,无疑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典目录和译经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佛教经籍注疏中很有影响,很有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籍,历来受到学人重视。由于此书取材广泛,历经数代,费时久长,故缺欠之处也不少,如年代有误,译人张冠李戴,一经重见复出,失译人名等。本书写成后,即上于隋廷,隋文帝曾下令流通,自唐开元以后遂收入大藏经中。现常见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内容简介
收僧俗作者一百九十七人,著录佛教著述二千一百三十部,凡六千二百三十五卷。长房以前代经录多有散落,且年久湮没,而新出之书又无目可据,因寻访故老,搜求集结,纂成此书。 “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此书崇佛,著录历代经、律、论等佛经,并为译经僧人立传,故名《历代三宝记》,书成隋开皇十七年(597),故又名《开皇三宝录》。对考证汉魏晋南北朝佛典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宋、元、明、清大藏经本。
作者简介
费长房,此与《后汉书·方术列传》之汝南费长房同名。成都人。出家为僧,北周武帝毁佛时还俗,隋初召为翻经学士。见《大唐内典录》卷五、《续高僧传》卷二《达摩笈多传》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