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历史网主要收集和分享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野史秘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为啥会有王昭君出塞前被刘奭蹂躏三天三夜的绯闻?

时间:2020-12-10 09:29编辑:趣聊历史来源:www.5300tv.com当前位置:趣聊历史 > 野史秘闻 > 手机阅读

一个是叶公好龙的皇帝刘奭,一个是美貌绝世的宫女王嫱,两人本是简单的主仆关系,不想千年之后,却稀里糊涂地出现了与两人有关的风流韵事。真实的历史中,王嫱一直埋没在后宫佳丽中,所以刘奭根本没有机会临幸这个闭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与其有过风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梦、向往憧憬的后人,却不依不饶,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非要无中生有,不问曲直地用自己见证奇迹的巧手,活生生的整出王昭君在出塞前,被汉元帝刘奭蹂躏三天三夜的“好戏”。这绝不是笔者杜撰,而是从旧杂志时看到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八卦文人的行为近乎意淫了汉元帝刘奭和王昭君。

“昭君出塞”,虽然在正史中只有寥寥数语,但千百年来,却因被天马行空的人,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情节、表达新的感情而变得版本众多、迷雾重重、真假难辨。王昭君也凭借轰动一时的爆炸性新闻,跻身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列。汉元帝刘奭也成为无数后人不约而同贬低的昏庸对象。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后人才会有兴趣、有可能、有机会,把秀色可餐的王昭君和“汉室基祸之主”的汉元帝拼凑在一起,演绎出了刘奭蹂躏王昭君三天三夜的八卦激情大戏。

为啥会有王昭君出塞前被刘奭蹂躏三天三夜的绯闻?

汉元帝刘奭,父亲汉宣帝刘询,母亲皇后许平君,以柔仁好儒著称,九岁成为太子,二十七岁登基,在位十六年。

成为执掌社稷的君王后,汉元帝也曾想好好治国,也曾想好好上朝,也曾想好好勤政,欲新官上任三把火,效仿前辈皇帝,大刀阔斧,锐意进取,开天辟地,事成之后让后人稽颡膜拜。为此,他还努力过。第一条,勤俭节约,禁止奢靡;第二条,柔仁好儒,重用儒生;第三条,虚心纳谏,减少失误;第四条,弱化刑罚,体察民情。

汉元帝虽然在执政初期采取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措施,但却因为他宠信宦官而造成了西汉王朝整体滑坡的恶果,这不仅是他时运不济,更是他用人不济。

在汉朝,乱世者,宦官也。像宦官这类的畸形人,大部分为了实现梦想,忍痛割爱,献出自己的器官。宦官一行,有去无回,只有进路,没有出路,似围城一般,阉割以后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汉元帝身边的红人宦官石显便是如此。他深知自己“一日为太监,就必须终身为太监”这一残酷现实,为了得到皇帝的宠信,哪怕是整的自己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萧望之和周堪,是汉元帝的指导老师,也是他的左膀右臂,但同时也是外戚史高的下属,如此纷繁复杂的上下关系,天长日久不出现问题才怪。史高见到两人在皇帝面前颇得信任,便感觉浑身不自在。汉元帝虽然表面上重用自己的两位儒士老师,但实际却并不自始至终信赖与重用儒士,而是另辟蹊径,起初,在外戚、儒士、宦官三者之间搞平衡,最后,却选择了宦官。

为啥会有王昭君出塞前被刘奭蹂躏三天三夜的绯闻?

刘奭这样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宦官们没有家室,不可能兴风作浪,亦不可能形成有组织有预谋的利益集团。正因为如此,石显才会蹬鼻子上脸,宦官才会越发的为所欲为,汉元帝才会自始至终信赖并委以宦官重任。在这种背景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石显最终美梦成真,得以控制大权,逼死萧望之,贬周堪等人为庶民。

宦官狡猾佞巧,一旦得手,便一手遮天,令汉元帝大权旁落,成为一代昏君。刘奭也好色,要不然在他还是太子时,便拥有了众多的美人。也许正是由于他是位昏君的缘故,也许正是由于他也较为好色的缘故,也许正是由于他在自己执政期间。让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出塞的缘故,所以,在他去世以后,才会有人费尽心机,让汉元帝在王昭君出塞之前,蹂躏了她三天三夜

这起“桃色新闻”的造假者,不是出于惹人眼球的利益目的,就是出于满足自己个人意淫的好色目的。总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让汉元帝背上了新的骂名。

为啥会有王昭君出塞前被刘奭蹂躏三天三夜的绯闻?

唉,汉元帝这个人真可怜,逝世以后,也不得安生,被人强拉硬拽,被扯上“蹂躏王昭君三天三夜的皇帝”这顶新帽子。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点,人生在世,不要做坏事,种恶果,要不然,你死后也不得安生。

对汉元帝这个生前屡次犯错的人,死后被人这样侮辱,还情有可原,这都怪他活着时,做了太多的错事、坏事;但相比之下,为国献身的王昭君,却受冤枉多了,生前用尽毕生精力,维护汉匈关系长期稳定,死后却受此侮辱,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趣聊历史排行

趣聊历史精选

趣聊历史推荐

  • 古代丫鬟多便宜?有的竟不值一件衣服钱

    古代丫鬟多便宜?有的竟不值一件衣服钱

  • 一块功德碑竟难住了明成祖:最后这样解

    一块功德碑竟难住了明成祖:最后这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