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一生清贫,典地葬亡妻

时间:2020-12-21 08:40编辑:历史之最来源:世界之最(www.5300tv.com)当前位置:V眼看世界 > 历史之最 > 手机阅读

在古代土地可以典当,没钱花时可以典地,不过若是典地葬妻的话,则表示这人太穷了,穷得只能典地来埋葬发妻。司马光就是这样的一位穷人,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把司马光的贫穷描写的淋漓尽致,也把司马光典地葬妻的痴情,刻画的入木三分。

司马光典地葬妻

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一生清贫,典地葬亡妻(图1)

司马光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未积攒下什么银两。当发妻去世之后,竟然拿不出银子来埋葬妻子,于是,就有了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司马光的为人正直,以及为官的清正廉洁。

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

作为一代名仕,北宋时期的重臣,司马光何以清廉到如此程度,妻子过世,竟然无钱安葬?这要从司马光高尚的品格说起,王安石曾戏称司马光为“司马牛”,即这人脾气太执拗,自己认得的理,任何人也雷打不动。

司马光做官,只求为民谋福,对待钱财上,却从来是不看重的,哪怕是皇上赏赐的金银珠宝,也从不心为所动。

好友刘贤良拟用50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都婉言拒之,司马光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被金钱所奴役。因此,出现司马光“典地葬妻”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司马光的品格

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一生清贫,典地葬亡妻(图2)

从司马光“典地葬妻”这件事上,可以看到司马光的清贫,也能看出司马光的品格。司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司马光的为官清廉。

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闪耀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光芒。

在宋仁宗时期,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

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用50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

他呕心沥血撰修的历史名著《资治鉴通》,随同其公正、廉洁、勤俭无私的品格,似沥沥春,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影响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发展进程。

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高尚的人格,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折射出司马光的高贵品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处事磊落的千古伟人,以他的高中品德来贱行着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一生清廉简朴

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一生清贫,典地葬亡妻(图3)

司马光一生清廉简朴,不喜华靡。为官四十余载,位至尚书佐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但他却“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平时布衣素食,十分俭朴。

除了薪俸之外,从不收取非份之财。司马光的宅第简陋,仅可蔽风雨。由于夏日酷热难当,司马光便在家中挖地丈余,以砖砌成地室以避暑,被京城戏称为“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由于他的俸禄多用于救助亲友,为官多年只有薄田三顷,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

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

司马光不仅自己以俭养德,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身边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独子司马康。一篇《训俭示康》,言之谆谆。按史载云,司马康“途之人观其容止,虽不识皆知为司马氏子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之最本月排行

历史之最精选

历史之最推荐

  • 项羽和刘邦两人是什么关系?为何项羽死后

    项羽和刘邦两人是什么关系?为何项羽死后

  • 昭和、平成和令和,日本三个时代,具体

    昭和、平成和令和,日本三个时代,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