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都是色盲?人家的视觉可能比你还丰富(2)

时间:2023-03-23 06:28编辑:世界冷知识来源:世界之最(www.5300tv.com)当前位置:V眼看世界 > 世界冷知识 > 手机阅读

02 来自鸟类的“降维打击”

在我们同情猫狗眼里的世界不够多彩的时候,窗口的麻雀们也同情着我们。

如果说我们人类是“三色视觉者”,那么绝大多数鸟类都是“四色视觉者”。和人类相比,鸟类除了有红绿蓝三类颜色受体之外,还有一类响应更短波长的视锥细胞,在大部分鸟类中,它们的响应峰值甚至落到了紫外线的范围里。

动物都是色盲?人家的视觉可能比你还丰富

新的视锥细胞的存在,让鸟类对于颜色的感知增加了一个维度。如果说红黄蓝三色的混合尚且可以在一个平面上表现,四色的混合就只能在三维空间里表现了。我们眼中灰扑扑的物体,可能在鸟类的眼里光彩夺目,就像是狗狗眼里黄色的东西,我们看起来大红大绿一样。

而且在鸟类的视锥细胞中还有一种高的结构,是我们哺乳动物中所没有的。在鸟类视锥细胞内真正的颜色感受器之前,还有一个小小的油滴,这个油滴可能被高浓度的类胡萝卜素染成黄色到红色,从而起到一个滤镜的作用,让视锥细胞的色彩识别更加精确而特异。在鸟类的视锥细胞中,科学家总共发现了六种不同颜色的小液滴,包括一种接近无色透明的。

在不同的鸟类中,视锥细胞中的油滴种类是显著不同的。而且亲缘关系甚远的物种之间可能反而有着更相近的油滴种类分布——如果它们所处的生态位更加近似的话。或许这是因为,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油滴的改变比视锥细胞的改变可以来得更快。

当然,鸟类中也有例外。猫头鹰的视网膜里视锥细胞的数量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感受暗光的视杆细胞,所以猫头鹰的视觉很有可能是接近单色的——这点倒是和猫殊途同归了。

03 壁虎的多彩夜生活?

在高分辨率和色彩之间,很多夜行性动物——包括猫和猫头鹰——都选择了前者。但是壁虎却表示:“我全都要。”

头盔守宫(Tarentola chazaliae),一种夜行性的壁虎,在昏暗的月光下对于色彩的识别能力是同等条件下人的 350 倍。在它们的视网膜上,竟然一个对于暗光敏感的视杆细胞都没有,密密麻麻排布的满是三种对不同波长光线敏感的视锥细胞(虽然同是三种,但并不是人类中的红绿蓝三类,而是绿色、蓝色加上紫外)。

动物都是色盲?人家的视觉可能比你还丰富

壁虎眼睛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得它们能够在夜间感受世界的多彩,它们眼底的视锥细胞也又大又密。科学家推测说可能是日行性蜥蜴的一支找到了一个合适它们的夜行性生态位,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它们不得不改造存在先天性缺陷的视觉系统,用更好的光学系统和更厉害的视锥细胞来克服视杆细胞缺失带来的麻烦,最后效果看起来还不错。

04 硬件不够,算法来凑

乌贼、章鱼这些头足动物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看似结构相近,但其实二者是分别独立演化出来的——眼睛在演化学历史上独立出现了很多次,毕竟它太好用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乌贼的眼睛比脊椎动物的更加“合理”。脊椎动物的视觉神经纤维位于视网膜的前侧,这些神经聚集成束,穿过视网膜走向视神经的时候,会在视网膜上留下一个无法感光的“盲点”;而乌贼和章鱼的视觉神经纤维位于视网膜的后侧,直接无缝聚成视神经,完全不影响成像。

动物都是色盲?人家的视觉可能比你还丰富

脊椎动物(左)和章鱼(右)的眼内结构,可以看到章鱼的视觉神经纤维位于视网膜的后侧。

图中 1 为视网膜,

2 为视觉神经纤维,

3 为视神经,

4 为脊椎动物的视觉盲区

但是它们的眼睛也不是没有问题,头足动物眼睛里的光学感受器只有一种,也就是说只能看到黑白和灰度,简直活得还不如狗。可是如果你对于乌贼的变色习性稍微有一些了解的话,你就很难不心生疑问:它看不见颜色,是怎样把自己的颜色变得和环境一样,又何必要在同样是色盲的异性面前夸耀自己的多彩——明明是鱼类天敌会更容易看见?

面对这样的矛盾,科学家指出,乌贼章鱼们可能也是会有彩色视觉的,秘密就藏在它们奇形怪状的瞳孔上。

脊椎动物的瞳孔大多数是圆形的,这样的瞳孔方便让光线聚焦在一点上,取得更加清晰的图像。而乌贼们的瞳孔完全反其道而行,U形的、W形的不一而足,这样的瞳孔很难在视网膜上形成简单清晰的影响,而会因为光线波长的不一致,在图像的边缘形成多彩的晕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世界冷知识本月排行

世界冷知识精选

世界冷知识推荐

  • 世界之最十万个冷知识(一百八十七)—

    世界之最十万个冷知识(一百八十七)—

  • 夏天给植物浇水最好是哪个时段?

    夏天给植物浇水最好是哪个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