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反论
有观点认为帝辛的负面评价存在历史上的递增性。先秦文献对纣王指责不多,甚至许多文献称赞帝辛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注5]是难得的英主,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对帝辛指责越来越多。当年武王伐纣,共写过两篇檄文:《泰誓》和《牧誓》。《牧誓》中周武王列举了纣王的罪状只有六条。
对于商纣暴虐一事,有史家提出异议,指出妲己其人是否存在于世的可能性,一直是无法解释,很多指责商纣王用铁勾等酷刑工具来折磨他人一事,更是不太有可能,因为当时根本无铁器发明,到了战国时代才有。
早期子贡即表示:“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认为帝辛许多的罪过并未发生,是被后人所加的。元末杨维桢做翻案文章《炮烙辞》支持帝辛。《韩非子》记载费仲劝告纣王杀西伯昌,但纣王认为西伯昌行仁义,诛之不可。
近人顾颉刚撰有《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文中列举纣恶出于《尚书》六项,战国增加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现在传说的纣恶事实上是层累积叠地发展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他还考据妲己形象源于西汉末年的《列女传》。1960年,郭沫若撰《替殷纣王翻案》,认为帝辛是有才能的人,“商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李泽厚在《论语今读》认为:“殷纣王本是非常能干并有大历史功绩的伟人,这有确凿的记载。”另外,宋朝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纣大造宫室、建造酒池肉林、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恶就是纣的罪恶,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宋朝李慈铭在《桃花圣解庵日记》中说,从各种史籍记载来看,纣的显著罪行是杀比干、囚箕子、宠妲己、偏信崇侯、拘押文王,比起后世的暴君来还算不得罪恶深重。
而帝辛兵败于周军真正原因并非传言所论“暴政”之故,而是帝辛原本有支强劲军队遣往东南征淮夷驻防之际,周军趁机进兵急袭商邑朝歌,令帝辛不能及时调度到足够兵力与之抗敌,临时调度来自淮夷的奴隶充当兵员,然淮夷奴隶不比商军亲兵骁勇忠诚,未能有效发挥战力即溃散或倒戈,留卫商邑的商军接战后亦几近伤亡惨重,帝辛见大势已去而自戕。
之后爆发三监之乱时,周廷才真正遇上当年驻防在东方的劲旅,令周军耗费约三年才敉平战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