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黄河上游,东边是陕西省,南边是四川省、青海省,西边是新疆,北边是内蒙古、宁夏,全省总面积45.49万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2647.43万人。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先秦时期,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州、凉州,旧称雍凉之地。
商朝时期,周朝的祖先周部落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今甘肃省灵台县)。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密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据主要的地位。
春秋时期,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多次兵伐义渠,平定西部诸戎。秦昭王时,设置陇西郡、北地郡。
秦朝时期,甘肃地区仍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今甘南东南隅之一部属汉中郡。
西汉时期,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酒泉郡、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公元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公元前81年,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肃共设置十个郡,甘肃属凉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行政区划大体上是沿袭西汉建制,增设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省境南部边缘的一小部分地区分属益州。
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建制,大部分地方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
西晋时期,隶属凉州、秦州和雍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